氢能行业发展前景如何?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

氢能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氢能行业报告最新消息分析

氢能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我国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将形成十万亿级产业规模!当前,面对日趋严峻的气候挑战,我国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

业界人士表示,氢能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二次清洁能源,是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路径,也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表示,保守估计,2050年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可达10%,2060年占比将达约15%。

作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将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带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规模。

从全球来看,随着近年来各国支持政策加速出台,氢能逐渐成为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新赛道”。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为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氢能将被广泛应用在多个能源部门,并且要提高到目前应用水平的6倍以上。”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甄崇礼表示。

近年来,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速,氢能应用的推广在持续加快。在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副总裁、智蓝新能源总裁秦志东看来,全球氢能产业处于初期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预计2030年后,将进入商业化阶段。

“中国氢能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处于规模化前夕。”他表示,我国氢能产业从制氢到储运,再到应用,已经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受顶层设计、政策利好拉动,氢能产业正稳步发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1年,中国建成加氢站数、在营加氢站数、新建加氢站数实现三个全球第一。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制定氢能产业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规划。预计在2025年前,北京市将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到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建成3至4家国际一流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超过1万辆。

氢能是指以氢及其同位素为主体的反应中或氢状态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从化学反应角度来看,主要通过氢氧燃烧反应、电化学反应以及热核反应三种形式获得。

截至目前,多国政府都已出台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战略路线图,日本、德国等国家更是将氢能规划上升至国家能源战略高度。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已认识到氢能在未来能源系统乃至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前置条件,也是消纳我国可再生能源结构性过剩的技术选择,并能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氢源、氢能储存与输送、氢能加注及氢安全等。我国氢源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气制氢等;水电解制氢及变压吸附提纯氢等制氢技术与装备发展成熟;

氢安全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先进水平,高压氢气瓶和储罐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氢能加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但近几年来呈现快速递增趋势;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完成,积极与国际接轨,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据《蓝皮书》路线图规划,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里程达到3000km,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程度迫近发达国家水平,氢能与燃料电池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及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氢能源产业的发展。

氢能的应用场景较为丰富。上游氢气制取的方式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提纯制氢、电解水制氢等,氢气运输的方式包括道路车辆、铁路、船舶、管道运输等,加氢站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氢能的终端应用领域包括交通、工业、电力、建筑等。

燃料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清洁无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是氢能源的最佳利用方式。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是重要应用方向之一,氢燃料电池比能量远远超过普通电池,并且没有工作温度限制(电池工作温度范围一般在-20℃-60℃)。

在道路交通领域,目前锂电已经可以满足乘用车对于续航的基本要求,但是长途商用车难以应用基于锂电池的纯电方案,而氢燃料电池在续航里程、加注时间、低温适应性上具有一定优势,有望成为长途商用车电动化的必要选项。

报告完整版 已分享到『报告智库』知识星球,本社群每年更新优质报告30000+,营销方案每周更新,内幕资讯及各行业精品资料下载,👉 点击这里 即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