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交通拥堵榜排名前十城市的通勤高峰拥堵指数均比2022年有所增长,随着城镇化、汽车保有量增加等因素的叠加,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交通压力持续上升。
在此背景下,空中交通拥有更快的速度和灵活性,其效率优势不言而喻。2024年10月31日,广州白云机场与海心沙之间的首条低空飞行航线成功首飞,将约80分钟的地面交通行程缩短至约20分钟,展现出空中交通的高效与便捷。
通用航空拥有巨大的交通、经济和国防价值,因此通用航空在国土面积排名居前的国家中均较为发达。上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小飞机运输系统”(SATS)计划和“空中高速公路”(HITS)计划,推动了美国通用航空发展。
中国在2016年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和加快通用机场建设等意见,并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的具体目标。
虽然在此期间建设了大量通用机场,但距离规划目标仍有一定距离,截止2023年目标仍未达成。部分机场缺乏体系化建设,科学规划不足,运营和招商能力欠缺惨遭法拍。
前任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形容“大势向好,路径曲折,热度上升,飞得不多。”反观新能源汽车产业,渗透率达20%的目标已提前2年实现并远远超越,在整车、充换电、三电、智能化等层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究其根本,空管管理体制、核心技术制约、尚未形成规模的消费场景和产业基础薄弱共同导致了通用航空的发展不及预期。
在此,我们并不否认通用航空近年来健康有序的发展,而是旨在分析现阶段的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判断本轮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价值和前景。